大桂山林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全面打造高標準、多功能、高質量國家儲備林建設基地,讓“綠色顏值”變“生態價值”。截至目前,大桂山林場經營面積130萬畝,蓄積量680萬立方米,高質量國儲林達85萬畝。
統籌規劃,科學經營。科學規劃國儲林項目建設發展空間,將國有林地、集體林地和林業企業承包經營的林地納入項目編制范圍,成立國儲林建設工作專班,科學分解目標任務,建立健全工作機制,創新績效管理辦法,推動國儲林建設高質量發展。
強化管理,集約經營。統籌集約人工林栽培、現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撫育等措施,通過延長采伐周期、培育中大徑級材、全面推廣免煉山、增施有機肥、強化病蟲害防治,全面提高林地綜合生產力。融合近自然經營理念,嚴格保留山頂、山脊、山腳和溝谷的原生植被,全面提高林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,提升生態“含金量”、發展“含綠量”。
優化布局,分類經營。合理配置短、中、長期林木資源結構,精心培育“短”周期桉樹,8年生桉樹出材量達15m³/畝以上,建成30萬畝高產精品桉樹林;高效培育“中”周期杉木,建成10萬畝杉木高產高效示范林;重點儲備“長”周期珍貴樹種,建成以閩楠、紅錐、米老排等為代表的6萬畝珍貴鄉土優質大徑級用材林基地,持續釋放“生態紅利”“綠色福利”。
創新機制,合作經營。堅持“多元合作、擴面增量”的發展思路,創新國儲林建設模式,通過整體接管、合作經營、整體收購、委托管理、精準扶貧等多種方式,2019年以來累計收購收儲林地林木43.1萬畝。深化銀企合作,全方位拓寬國儲林建設融資渠道。
示范帶動,持續經營。全面實施“國儲林+N”多元化經營模式,積極推動國儲林建設與林下經濟、油茶產業、森林旅游、森林碳匯深度融合,進一步盤活林地林木資源、搞活林業特色產業,實現“上中下、短中長”立體林業新業態,構建以木材儲備為主、功能多樣、效益綜合的森林資源儲備體系。
強化監管,有效經營。堅持林地林木收儲“四到”前置把關,到屬地林業部門核實林地屬性,到金融機構了解是否存在抵押情況,到法院核實是否存在訴訟拍賣情況,到村委村小組村民中了解是否存在糾紛爭議情況,有效防范經營風險。嚴格執行國儲林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督管理制度,做到工程項目資金使用監管及質量監督管理“無死角、零盲區”。